早在汉代以前,中医书籍就有关于肥胖的记载,例如《内经》“ 年五十, 体重,且目不聪明矣” 和《素问‧奇病论》“ 肥者令人内热,甘者令人中满”
、“ 数食甘美而多肥也” 。
此外,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和《本草纲目》等也有轻身减肥的药方或食疗方法的记载。
中医认为导致肥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:
- 先天遗传和体质因素,或受一些疾病的影响。
- 平时暴饮暴食,过多进食煎炸油腻食品和甜食。
- 久卧久坐,缺少运动。
- 精神因素的影响。
以上因素主要影响脾胃和肾功能,导致脾肾气虚,身体中水液和食物的代谢失去平衡,
使身体产生的废物包括水湿、痰浊、膏脂和瘀血等聚集体内,引起体重增加超过标准体重 20 %以上[ 1 ] , 形成肥胖。
轻度肥胖一般没有自觉症状,但随肥胖程度加重,逐渐表现为虚弱无力,头昏目眩,
行动不便,动则气喘心悸,怕热汗多,腰腿疼痛,甚至引起胸痹心痛、消渴及中风等合并症,严重危害健康。
肥胖证候可分实证及虚证。虚证通常表现为肥胖臃肿、颜面或四肢浮肿、身体困重、畏寒肢冷、胸闷胃胀、神疲乏力或自汗气喘等。实证则通常表现为形盛体肥、多食、消谷善饥、腹胀满、心烦易怒、头晕或胀痛、面色暗红、口干口苦或便秘。
肥胖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不同的肥胖原因和症状辨证论治, 虚者补之、实者泻之。
若属于虚证,例如脾气虚、肾阳虚等,要运用补脾益气或温补肾气的方法, 促进水液和食物的代谢平衡,消除产生废物的根源。
若属于实证,例如胃热、痰浊内盛等,则要运用泻法,消导通便、利水或祛痰等, 袪除体内停聚的水湿、痰浊和多余膏脂等,以减轻体重。
中医可运用多种方法治疗肥胖。例如使用不同性味和功效的中药相互配合、通过不同的取穴和施针手法进行针灸、使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或运用食疗等。
和西医一样,中医亦十分重视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肥胖。例如饮食有节、五味调和即饮食均衡,适度和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,以及保持心情平和等。
对肥胖者则主要透过以下方法轻身减肥:
- 提倡饮食清淡,多食蔬菜、水果、含丰富纤维、低糖、低脂和低盐的食物。忌肥甘醇酒厚味, 暴饮暴食。也可针对性地配合药膳疗法。
-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,并持之以恒。
- 减肥须循序渐进,使体重逐渐减轻,接近正常体重,不宜骤减,以免损伤正气降低体力。
使用中药或其他中医减肥方法减肥的注意事项包括:
- 首先要清楚肥胖的原因和自身的体质。
- 要知道这些方法的功效是否适合自身的状况,不要听信一些夸大及渲染的宣称, 也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成药和药品。
- 谨记服药时遵照中医的指示,或按照药品标签及说明书标示的用量和使用方法服食, 了解该药的成分、功效、适应症、禁忌或毒性/ 副作用。同时应该“ 中病即止”不宜长期滥用,以防矫枉过正。
- 了解中成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。在服用中成药前,若同时服用其他药物, 必须先咨询医护专业人员的意见, 以防不同药物之间产生相互影响, 导致不良后果。
- 寻求专业意见。如对使用或购买中成药时有任何疑问,应请教中医师,切勿妄自购药及自行配制中成药使用。
- 留意用药后的反应。使用中成药后若产生不良反应或病情持续或转坏,应尽快求医。
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
参考书目
[1] 周仲瑛主编. 中医内科学(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规划教材). 第 1 版. 北京: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 2003 : 461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