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

中医如何清“热气”

有些人吃了煎炸食物、烟酒过度、熬夜劳累、精神焦虑、压力过大等,就出现口腔溃疡、咽喉肿痛、心烦失眠、脸上痤疮、便秘等俗称“热气”或“上火”的症状。这属中医内火生热较轻浅的“火热证”范畴 。
“热气”的原因与症状
五脏六腑皆有可“火”,导致的“热气”原因有多种,可因外感入里化热、七情过激郁而化热、饮食不节积滞为热或劳累过度阴虚阳亢。例如:口舌生疮、心烦失眠或面赤口渴等,多属心火;咽干肿痛、口鼻烘热干燥或鼻头红肿疼痛等,多属肺火;若口干口臭、牙龈肿痛、多食易饥或胃脘灼痛,多属胃火;若烦躁易急、目赤干涩或眼睛分泌物多、头胀痛、耳鸣或口苦,多属肝火;若腰酸腿软、潮热、盗汗、口热干燥不欲饮、心烦失眠、头晕耳鸣,多属肾火。
“热气”要分实与虚
俗称“热气”的内热证可分为“实热”与“虚热”两类。因肝经郁热、瘀血阻滞及湿热内聚所致的属实热证;因中气不足、血虚失养、阴精亏虚所致的属虚热证。实热宜泻,可用解郁、除湿及清热方法;虚热则宜补,可用益气、养血、滋阴及清虚热方法。因此,若出现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、便秘等热气现象,当先分清是虚热或实热,口舌生疮也可能因脾胃虚寒,牙疼也可能是肾阴虚,便秘也可能属气虚冷秘,所以,一有热气,不可简单地服用“廿四味”之类的苦寒泻火药清“热气”,因为苦寒药易伤脾胃及化燥伤阴,可使虚热证加重。
清“热气”的方法
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少熬夜、戒烟、舒缓精神压力,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。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节,避免吃油腻、煎炸、辛辣及温热性质的食物,例如:炸薯条、羊肉、辣椒、饮酒等。以下列举一些食疗方:
心火:茅根竹蔗水、莲心竹叶茶
肝火:夏桑菊茶( 肝阳上亢)、枸杞菊花茶( 肝肾阴虚)
肺火:雪梨汁、麦冬茶、百合粥
胃火:银耳莲子羹( 胃阴虚)、绿豆汤或荷叶茶(胃肠湿热)
肾火:黑芝麻、核桃仁、枸杞子、龟苓膏
选购清“热气”药注意事项
选购清“热气”药, 最好要咨询中医师意见,了解自己热气的性质及脏腑,应根据不同脏腑的热气表现, 对证用药。例如 : 心火,可用导赤散、黄连上清丸; 胃火或肺火, 可用牛黄解毒丸; 肝火, 则可用龙胆泻肝丸; 肝肾阴虚, 则可用杞菊地黄丸等。若选购中成药, 还应当留意中成药的标签内容,包括药品名称、有效成分、产地、注册编号 (HKC 代表注册中成药, HKP 代表过渡性注册中成药)、制造商、用量及使用方法、失效日期等。

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