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

本草纲目

此图片展示「本草纲目」展板的第1页

中国古代重要的本草著作

中华医药五千年文化连绵不断,形成了一条文化长河。 “本草”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特有称谓。 “本草学”的内涵广泛,主要包括中国传统药学发展历史、本草文献著作、本草著作记载的药物基原、药性理论和功效应用三个方面。

  • 夏至春秋战国
    《黄帝内经》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
  • 秦汉时代
    汉代《神农本草经》 载药365种,综述中药的配伍、药性、服法和剂型等基本原则。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,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学成就。
  • 魏晋南北朝
    南北朝时期《本草经集注》:陶弘景编撰,载药730种。该书对《神农本草经》内容加以注释和发挥,指出伪劣与混淆中药的现状与严重性,也涵盖了本草沿革和药性理论的相关知识。
  • 隋唐时代
    唐代《新修本草》:全书共54卷,载药850种,于公元659年颁行,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,具有药典的性质。该书首创图文对照。
  • 宋元时代
    宋代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:唐慎微编撰,载药1744种,于公元1108年刊行。该书体例严谨,注重保存前人的经验,明示引文出处,是迄今最古老并保存完整的本草巨著。
  • 明代
    《本草品汇精要》官修彩绘本草,载药1815种
    明代《本草纲目》:李时珍编撰,载药1892种,于1593年刊行。该书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。
  • 清代至民国
    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载药921种
    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记载植物1714种< br />

主流本草载药扩充图

  • 《神农本草经》(汉) 365种药材
  • 《本草经集注》(南北朝) 陶弘景 730种药材
  • 《新修本草》(唐)苏敬 844种药材
  • 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(北宋) 唐慎微 1744种药材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(明) 李时珍 1892种药材
此图片展示「本草纲目」展板的第2页

李时珍与《本草纲目》

李时珍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,其编著的巨著《本草纲目》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,在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方面成绩斐然,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有卓越贡献。 2011年,《本草纲目》作为世界文献遗产被列入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

李时珍用了27年时间编写《本草纲目》,期间历尽艰辛,瘅精虑髓:

第一阶段:读万卷书。李时珍在23岁时,决定潜心钻研医学,从此熟读古书、博采众家,成为一代医家。

第二阶段:行万里路。李时珍修本草,除了临床实践,还率领儿孙及弟子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与中药品种考证,前后用了三十年,采药编书,成就巨著。

第三阶段:留万世言。在当时的社会,以李时珍个人的地位或财力都无法支撑190万字的恢弘巨著的刊行。为了出版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年届古稀,仍四处奔波,直至找到当时的文学及史学家王世贞。 “愿乞一言,以托不朽”,这句话便是李时珍对出版《本草纲目》无奈的呐喊以及对出版的期盼。

《本草纲目》的版本与译本

《本草纲目》于不同朝代出现过不同版本。如金陵本、江西本系统、钱本系统、张绍棠本系统等。

《本草纲目》已被译成多种文字,但除了日文和英文译本为全译本外,其余如法文的译本均为节译本。

此图片展示「本草纲目」展板的第3页

《本草纲目》中的内容与分类系统

《本草纲目》内容共有五十二卷,大致分为矿物药、植物药、动物药。 《本草纲目》的分类体系由16部构成,然后再进一步分成60类。其顺序乃按照“终之以人,从贱至贵也”。 《本草纲目》对药物的分类顺序从无生命到有生命,从植物到动物,从低等到高等,其中植物药部分涉及藻菌、地衣、苔藓、裸子和被子植物,这与现代植物学分类学有很多类似之处,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。

本草纲目分卷内容

分卷 内容
第一、二卷 序例
第三、四卷 百病主治药
第五卷 水部
第六卷 火部
第七卷 土部
第八至十一卷 金石部-矿物
第十二至三十七卷 草、谷、菜、果、木部-植物
第三十八卷 服器部
第三十九卷至五十二卷 虫、鳞、介、禽、人部-动物

 

本草纲目的植物药分类系统
植物
草部
山草类、芳草类、湿草类、毒草类、蔓草类、水草类、石草类、苔类、杂草类

谷部
麻麦稻类、稷粟类、菽豆类、造酿类

菜部
荤菜类、柔滑类、瓜菜类、水菜类、芝栭类

果部
五果类、山果类、夷果类、味类、瓜类、水果类

木部
香木类、乔木类、灌木类、寓木类、苞木类、杂木类

此图片展示「本草纲目」展板的第4页

《本草纲目》的归类排列与条目内容

归类排列
将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归类排列在一起,例如,伞形科植物:当归、川芎、蛇床子、藁本
当归芎藭蘼芜蛇床藁本

标题为纲,列事为目
收载的每个条目下一般列有以下八项内容:

  • 释名:载有药物的别名并注明出处,从音韵、训诂及文献的角度解释药名的由来与字义。
  • 集解:揭示诸家对于该药产地、形态、鉴别以及采收的有关解说。
  • 正误:选取前人本草书中可疑或争论之点,加以辨析。
  • 修治: 即 “炮制” 的内容。明代以前称为“修治”,日本现在仍沿用。
  • 气味:记载四气、五味及有毒无毒等中药药性方面的内容。
  • 主治:记载主要功效。
  • 发明:阐发对用药、药理及医理的新见解。
  • 复方:一般按“方以病附”的原则,选择简易效方以印证药物作用,方便临床使用。

本文出处:赵中振著作﹒ 《本草的世界》﹒万里出版社﹒ 2014

鸣谢︰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