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

蒼耳子

此圖片展示《曾與香港不良事件有關的中藥材參考資料》刊物的第56頁

名稱及來源:蒼耳子為菊科植物蒼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. 的成熟帶總苞的果實。(《中醫藥條例》附表2中藥材)

別名:蒼耳實。

性狀

  • 形狀:
    • 呈紡錘形或卵圓形,長1~1.5cm,直徑0.4~0.7cm。[圖一(a)]
    • 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,2室,各有1枚瘦果。
    • 瘦果略呈紡錘形,一面較平坦,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,果皮薄,灰黑色,具縱紋。
    • 炒蒼耳子形如蒼耳子,表面黃褐色,有刺痕,微有香氣。[圖一(b)]
  • 表面:黃棕色或黃綠色,全體有鈎刺,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,分離或相連,基部有果梗痕。
  • 質地:質硬而韌。
  • 氣味:氣微,味微苦。

圖一(a) - 蒼耳子 圖一(b) - 炒蒼耳子

    (a)
  • 全體有鈎刺,頂端有2枚較粗的刺
  • 紡錘形或卵圓形
  • 基部有果梗痕
    (b)
  • 炒蒼耳子表面黃褐色,有刺痕

此圖片展示《曾與香港不良事件有關的中藥材參考資料》刊物的第57頁

劑量:內服:3~10克。外用:適量。

功能主治:散風寒,通鼻竅,祛風濕。用於風寒頭痛,鼻塞流涕,鼻鼽,鼻淵,風疹瘙癢,濕痹拘攣。

使用注意:

  • 本品有毒,內服用炮製品,且不應搗碎或研成粉末。內服處方應註明「炒蒼耳子」。
  • 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,年老體弱者及兒童慎用。
  • 炮製蒼耳子,應按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》最新版的要求進行炮製。
(詳情可參考2005年1月衞生署派發的《中藥材蒼耳子的適當使用方法指引》網址:http://www.cmchk.org.hk/cmp/news/guideline_xanthii_c_amend.pdf)

中毒原因:服用過量、長期服用或炮製不當。

中毒症狀:

  • 服用過量或生品蒼耳子12~36小時後,甚至更早,即可出現中毒症狀,且內服劑量與中毒程度成正比。中毒症狀為頭暈、噁心、嘔吐及食慾不振,黃疸、肝功能減退、肝腫大、水腫、少尿、血尿。慢性中毒多因初服時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而長期服用,導致蓄積中毒,引起心肌及肝功能損害。病情較重者會有嗜睡、昏迷及全身陣發性痙攣、休克、尿閉、胃腸道大出血或肺水腫,以至呼吸、循環或肝腎功能衰竭而死亡。
  • 過敏反應:外敷蒼耳子可導致接觸性皮炎,表現為皮膚瘙癢,水腫性紅斑,水疱,邊界清,或見淡紅色成片丘疹或蕁麻疹,可伴有疼痛、局部皮膚溫度增高,淋巴結腫大,發熱等。

中毒處理:立即求醫。

圖二 - 原植物:蒼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