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

黃藥子

此圖片展示《曾與香港不良事件有關的中藥材參考資料》刊物的第45頁

名稱及來源:黃藥子為薯蕷科植物黃獨 Dioscorea bulbifera L. 的塊莖。(《中醫藥條例》附表2中藥材)

別名:黃藥根。

性狀

  • 形狀:多為橫切厚片,圓形或近圓形,直徑2.5~7cm,厚0.5~1.5cm。[圖一]
  • 表面:表面棕黑色,皺縮,有眾多白色、點狀突起的鬚根痕,或有彎曲殘留的細根,栓皮易剝落。
  • 斷面:黃白色至黃棕色,平坦或凹凸不平,並散有橙黃色麻點。
  • 質地:質堅脆,易折斷。
  • 氣味:氣微,味苦。

圖一 - 黃藥子

  • 橫切厚片,圓形或近圓形
  • 斷面黃白色至黃棕色,平坦或凹凸不平
  • 斷面並散有橙黃色麻點
  • 表面棕黑色,皺縮

此圖片展示《曾與香港不良事件有關的中藥材參考資料》刊物的第46頁

劑量:內服:煎湯,3~9克;研末1~2克。外用:適量。

功能主治:散結消癭,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。主治癭瘤,喉痹,癰腫瘡毒,毒蛇咬傷,腫瘤,吐血,衄血,咯血,百日咳,肺熱咳喘。

使用注意:

  • 內服不宜過量或久服。
  • 服藥期間定期檢查肝功能,避免與其他有肝毒性藥合用,避免酗酒。
  • 癰疽已潰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。

中毒原因:內服過量或長期使用,毒物蓄積而導致肝功能損害。

活性成分:黃藥子萜A (diosbulbin A)、黃藥子萜B (diosbulbin B)、黃藥子萜C (diosbulbin C) 等。

中毒症狀:

  • 口、舌、喉等處燒灼痛,流涎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瞳孔縮小或惡寒發熱,嚴重的出現昏迷、呼吸困難和心臟停搏而死亡。
  • 引起肝功能異常,肝臟損害致中毒性肝炎。

中毒處理:立即求醫。

圖二 - 原植物:黃獨 Dioscorea bulbifera L.